1.jpg)
處暑剛過的北方天氣,陰晴不定,翻手云覆手雨,恰似命運的手,變化莫測。
去年八月底的承德,炎熱無雨。在蒙古包外,創新工場的成員在做團建游戲,歡聲笑語在草地林間蕩漾開來。這時,李開復接到了一個來自臺北的電話,他被要求即刻返回臺北。周圍的人沒有意識到,一場大雨即將來臨。
那天晚上,李開復和新員工一起打牌,直到凌晨三點。周六上午,他回京參加了與《喬布斯》電影的扮演者艾什頓 · 庫徹的對話。隔天一早,他才飛回了臺北。
" 開復接完電話說要趕回臺北,沒有再描述更多細節?,F在想想我們當時真的做得很不好。當時我們…… " 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王肇輝回憶。
李開復回到臺北后,接下來的幾天,都沒有給北京打過一個電話。第四天下午,王肇輝接到他的電話,被告知確認罹患淋巴癌,需要留在臺北準備化療。
顧不上整理悲傷的情緒,他們當時在電話里討論的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機構,第一時間該如何對內外部透露,用什么措辭。9 月 5 日,晚上 8 點多,李開復按照順序分別給投資人、創新工場全體員工、已投項目 CEO 們發送了一封告知郵件;10 點 17 分,他發布了這樣一條微博:" 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癥面前,人人平等。"
震驚、錯愕、不知所以,電話蜂擁而至——王肇輝說自己的手機不眠不休響到了凌晨一點??萍即罄小⑼顿Y人、合作伙伴等等所有人都在詢問那條微博背后的意思,先是詫異,然后難以置信。
" 我已經準備好了。" 李開復說道。早上 8 點,他身患淋巴癌的消息正式在微博上向外界確認。當天下午,他在臺北在與創新工場全體員工進行了一次遠程視頻通話。
隔著廣袤大陸和一灣海峽,工場合伙人陶寧在視頻的一頭,哽咽著問他,開復化療會不會很痛苦、會不會掉頭發、會不會很難過。在另一頭,開復揪了揪自己的頭發,笑著說,你們看我這么多的發量儲備,這一點半點是傷不了我的。一些員工情緒開始激動,很多人偷偷地抹掉眼淚。
工場投后管理成員紫薇,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立刻就紅了眼眶,嘴唇微啟,似乎想說什么,又吞了回去。當被問起當時是不是哭了,她點了點頭。作為創新工場靈魂式人物,李開復生重病,對所有人來說,似乎都有些難以接受。
時隔一年,人們對當時的回憶,像是被罩上了一層毛玻璃,在漫反射中,悲慟隱去,出現模糊的畫面。但每每不經意提起,記憶的毛玻璃又被貼上透明膠帶,那些畫面又完整清晰地呈現在面前。
" 這一年來,我被問到最多的三個問題就是,開復現在如何了,什么時候回來,沒有開復的工場會怎樣。" 肇輝說。
26 顆惡性腫瘤
" 這 26 顆淋巴腫瘤,基本上要跟隨你終生了。" 臺北的一位醫生告知李開復。淋巴癌是循環系統的病變,和其他臟器官患癌不同,無法通過手術物理切除,只能借助化療和藥物手段進行控制。
李開復心里也明白,他正在在吞下忽視健康的苦果。王肇輝說,早前覺得李開復是個鐵人,有用不完的精力,但現在想想其實很天真,是對身體的過分透支。
在谷歌中國的時候,李開復就喜歡和年輕的創業者比賽熬夜——不是簡單的熬到幾點,而是比賽誰能在夜里最快回復郵件。夜里,他喜歡將筆記本放在床頭,設置好郵件提醒,每當有聲音提示,他就從床上彈起來處理工作。而這是對人體正常睡眠的嚴重干擾。
" 他主要想證明自己還年輕嘛,想和創業者們一起努力前進,看起來很正能量,但現在想想有點幼稚,他是拿自己的身體作為代價去挑戰。" 王肇輝有些心疼,又有些責怪地說著。
李開復對個人的時間管理十分嚴格。早在微軟時,他就已經習慣經常五點起床,定七點的飛機出差。有一次,秘書給他安排好行程,他看了看后,責怪秘書說:" 怎么安排的如此不緊湊,有一個小時沒有事情做。"
創新工場的司機李師傅說:" 基本只要在上車,李開復就在電腦上敲字,處理些郵件或其他工作,沒怎么看他休息過。"
通常癌癥的成因較為復雜,涉及到基因和環境二者缺一不可的共同作用。盡管如此,不良的生活習慣是促發癌癥的重要因素。
而李開復的這場病,在兩年前就已出現征兆。當時,他被診斷出患有嚴重的帶狀皰疹,這是身體免疫力低下的表現。只是他固執而忘我地選擇投入工作,忽略了身體傳達的預警信號。
那一年,他前往瑞士參加達沃斯峰會,接著飛往倫敦為英國議會做亞洲科技崛起的分享。當上下議會的議員都在聆聽他的報告時,他的頭皮開始隱隱做痛,他當時不以為然,心想或許只是在瑞士雪山上吹風著了涼。
緊接著,他又飛往中東阿布扎比面會投資人,這時候他已經疼痛的無法入眠。中東不太專業的醫生告訴他或許只是水土不服,回到北京就好。而真的回到北京時,已經痛苦不堪。
在那一周的出差時間里,他過半睡眠時間是在紅眼航班 ( 夜航 ) 上度過的,為了節省時間,他選擇夜里時間用來飛行穿梭。
北京醫院診斷出這是長期作息不規律導致的免疫力低下,進而帶來的帶狀皰疹。醫生建議他立刻停下工作,配合治療和休養。而他僅僅休息了三天,第四天病情剛好轉就迅速回到辦公室。
而今天,他已經意識到身體的重要,開始嚴格遵醫囑配合治療,每天都喝自打的蔬果汁,吃清淡的飯菜,早餐后和家人一起散步。
工場,工場
" 不用跟我匯報,我知道你們可以做的很好,我相信你們。"
病后的李開復,第一次在臺北參與連線視頻時,對創新工場合伙人說了這句話。現在,沒有了李開復的創新工場,依然像他在時那樣井然有序。而正在養病的他,是否還有余力遠程管理工場事務?
負責工場市場業務的小鄭透露,他每周都會收到開復的各種工作郵件。同時,只要并非身體不允許,他都會照例參加創新工場每周的視頻會議。這是他對創新工場員工、創業者和投資人許下的承諾。
" 我的工位離他的辦公室很近,他經常時不時出來和我們聊天。工場現在處于很微妙的階段,對于開復老師,我們既離得開又離不開。很多時候他對我們而言,是一種心理上的寄托。而且很多實習生還沒見過他,都很期待他的回歸。" 他如是說。
另一位投后管理團隊成員透露,開復老師的辦公室自從他離開后,就沒有動過,不過一直以來,他的辦公室都被團隊成員征用做臨時辦公室。" 經常開復出去開會,我們就會把辦公室占下來開會,他回來看我們在開會,還特別不好意思,覺得打擾了我們。"
去年春節,創新工場年會頭一回少了大家長,但卻是創業公司 CEO 到的最齊的一次。年會上,作為工場的戰略投資人之一,徐小平替李開復當起了大家長。極具感染力又脫口成章的他,這一次卻早早地擬好主持稿,反復修改措辭。
而在年會之前,王肇輝和許朝軍飛往臺北,探望李開復,同時想錄下視頻在年會上播放。電梯門一開,他倆都愣住了:開復有些形容枯槁,臉色很不好。
李開復患病治療休養已經快一年,創新工場缺席了大家長也快一年。但在工場內部看來,他們并不擔心,向來較為低調的工場,希望能用業績說話。同時,他們信心十足地認為,李開復留下的制度和架構,能夠使工場這部機器順利運轉。
負責投后管理的工場 COO 陶寧說,開復生病會有一定影響,因為團隊覺得少了大家長,有一種孤單感,但是更因為如此,大家才覺得更有義務去把事情做好,讓他專心養病。" 我們比較幸運的是,在他生病時,工場班子搭齊了,投資和投后的模式在業內也逐漸得到認可。"
王肇輝說,一個成熟的領頭羊把架構建好,他短暫的離開不會使公司受到太大影響,這個機制會非常完整地繼續前進。
在病后的初次視頻中,李開復說道,希望合伙人在這個時間段擔起責任,由汪華帶領投資團隊,陶寧和肇輝帶領投后管理團隊,一起把投資和投后管理并駕齊驅做好。
旗幟和踐行者
如果說,李開復是創新工場的旗幟,那么汪華、陶寧和王肇輝等近 50 位創新人便是旗幟下的踐行者。
作為創新工場靈魂式人物,李開復是工場的締造者,從無到有,從工場的概念到投資理念和企業文化。他貢獻了自己多年積累的行業經驗和人脈資源,希望通過工場的建立,鼓勵更多創業者,改善創業環境,從而發揮最大經濟和社會價值。
2009 年 9 月 7 日,李開復宣布創新工場成立,并公布了工場的成立宗旨和投資理念。當時徐小平一下飛機在新聞上看到了這個消息,就迫不及待打電話給王肇輝:" 這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我要做你們的投資人!"
二十多年來,李開復在蘋果、SGI、微軟和谷歌積累了深厚的管理經驗和人脈,直到創辦創新工場,具有很大話語權和感召力。此后,他通過校園演講和微博傳播,一步步從知名企業家成為大眾明星。
可以說,創新工場最初能夠吸引到基石投資,主要依賴于李開復的影響力。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幾乎都沒聽完整套的商業計劃書,而是基于過去對他的認可和了解,迅速承諾投資。五個戰略投資方都給了工場莫大的信心和支持。
在李開復病后,海外和國內投資人是否出現擔心和顧慮?在陶寧看來,過去一年的運作中,投資人們都給予了比以往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其實在投資之初,投資人已經對運作模式和理念及方法考察過,而且李開復病后,也沒有遠離工場,而是盡自己所能將時間花在工場運作上。" 他個人有承諾、有責任心,投資人在投資之初就對他本人的人品有信心。" 陶寧說。
從工場并行的投資和投后來看,負責投資項目的汪華年輕聰明,對新興事物有敏銳的判斷力,經常與開復保持新項目的溝通;負責投后管理的陶寧從耶魯 MBA 畢業后加入了工場,對投后的財務法務行政和 BD 業務有著深刻的理解。
李開復在創立之時,曾說過:" 人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如果創新工場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創業者,這些人的公司可能夭折,但這些人才是我們培育出來最有價值的。" 所以工場門口才赫然印著那半句話——這里孵化的不僅僅是項目,隱含的后半句:更重要的是將培育一批優秀的科技創業者。
目前工場管理著三支加起來約 5 億美元的基金。今年年底前,工場將會募集第四支基金。
而在外界看來,現在沒有了李開復的創新工場,總感覺少了些什么。這種落差或許來自于李開復的感召力帶動了投資人的興奮和媒體的關注,而現在安靜的工場讓人不習慣。
但是對于一個早期投資機構而言,有了前期的基金儲備,衡量它是否成功,仍要看所投資的項目成果、在投后管理上所付出的心力,以及長遠來看,對整個國內創業環境是否有積極的影響。
對于工場來說,在推動創投氛圍上毋庸置疑有著正面的推動作用。經過五年的實踐,可以說,創新工場的建立對于國內天使投資步入規范化、規?;彤a業化,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而投資項目的成就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在投后管理方面,是那些旗幟下的踐行者在堅持和努力著。在李開復不在的一年里,創新工場在不斷探索多元化、立體式的投后管理體系,不僅依靠工場團隊在招聘、財務、法務上的助力,也逐漸從外部引入大佬級師資,提升創業團隊的判斷力和管理水平。
于是,由陶寧和王肇輝帶領的創新工場投后管理團隊推出了 " 創始人公益訓練營 ",分為 " 兄弟會 " 和 " 新銳班 " 兩個培訓班,為 85 個創業團隊提供來自行業大佬的真知灼見和專業機構的學院派講解,同時間接地為創業團隊之間進行橫向交流、達成合作提供機會。
在培訓期間,徐小平、蔡文勝、俞敏洪和熊曉鴿等上一代成功企業家或投資人,以及中生代企業領袖比如郭去疾、王小川、慕言等與創業團隊分享管理經驗,同時還有律師和會計事務所等合伙人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
比如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副所長李雷,為創業團隊講述互聯網行業專利壁壘和商標保護, 其中涉及不少目前熱門創業公司的內幕案例。
曾經,創新工場的初創期,所推崇投資項目和投后管理并駕齊驅的模式,在當時并不為投資界所認可;而經過三年后,現在紅杉、IDG 等老牌 VC 機構也開始探討投后管理模式。
而同時,第一波上市潮造就了大批企業家兼天使投資人,熱錢大量涌入投資圈,整個投融資環境逐漸多元化。很多投資人說,現在不像從前是創業者愁白了頭去到處找錢,而是投資人持幣在焦灼地找項目。
在 VC 轉向投后、天使人遍地的多元化投資環境中,投資和投后兩手抓的創新工場,面臨新的競爭。
再給我們十年
在外界關注的目光中,創新工場的明星項目和碩果累累的老牌 VC 相比,略顯孤單。
在工場五年來所投的 130 多個創業項目中,除了較為知名的豌豆莢和知乎等,還沒有能黏住海量用戶的殺手產品,也沒有一個 " 孩子 " 在工場護翼下成功上市。
" 時間還早 ",陶寧說。對于只成立了五年和早期項目一起成長的工場,還沒有等到將創業公司推上市的時候。" 堅持投早期的工場不是沒有被誘惑過,有好朋友多次推薦一些 Pre-IPO 項目的機會,幫助工場快速揚名立萬。但最終,工場思索良久,決定信守最初的承諾,專注早期的種子輪和天使輪項目,也布局 A 輪投資。"
" 不管外界覺得我們是否固執,但是我們承諾了去做早期,就希望堅持去做,我們相信早期項目是可以成功的,所以決定拿出我們的定力和耐心,慢慢熬。" 陶寧表示。
而互聯網行業現在進入了深水區。所謂的互聯網深水區是說,一方面,創業領域逐漸擴大,從互聯網行業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創業公司做出成績的,大公司會選擇鋪資源跟進。競爭態勢更加激烈,創業者也存在壓迫感和孤獨感,需要比拼實力、速度、資源和金錢等。
曾經,創新工場看到移動互聯網的趨勢,以及安卓系統的逐漸成熟可用,工場在較為擅長的工具類和社區類創業項目做出投入。而今天跨入硬件和 O2O 領域,陶寧坦言,隨著互聯網行業進入深水區,要學習的新知識也越來越多。
" 我們不是那些行業出來的,比如租車、租房等,領域本身的規律是什么,有什么法律問題,技術成熟嗎,消費鏈條是什么,用戶行為是什么,移動互聯網在這里起的作用是什么,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快速學習的問題。" 她說。
在硬件領域,工場投資的項目,比如極路由、墨跡天氣的空氣果和糖護士等都曾經面臨延期出貨的情況。為了保證質量同時又能快速量產,對團隊的供應鏈把控能力要求很高,不過這是硬件項目普遍面臨的問題。
在 O2O 領域,工場所投資的周邊游項目 " 要出發 ",從最初的認為做線下很簡單到認識到地推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團隊中一群擅長軟件的博士,挽起袖子深入城市周邊的各種農家樂,與當地居民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為了省錢,他們甚至四個人住一間房,在兩個人入住后,其他倆人再偷偷進去。
在投后管理上,雖然 VC 都在進行投后的探索,但他們更多的是專注于擅長的招聘或者財務等單一管理模式。而創新工場僅有的將投后管理體系化的孵化器,從如何簽署 term sheet,到解決創業團隊招募、財務、法務、BD 和市場等問題,都是工場覆蓋的業務。
而對互聯網公司而言,從最初有一個創意到 IPO,周期約為七到十年。而互聯網行業還是上市中周期較快的一個領域。這意味著,創新工場所做的事情是長期陪伴創業項目成長,其間會面臨收購兼并失敗的種種可能,而只有少數的項目才能夠成功上市。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道阻且長,多數項目終將面臨被收購的結局。
在如今的互聯網寡頭格局下,巨頭當道火拼資本,收購是大部分創業者將要走的一條路。陶寧透露,目前創新工場已經有十多個團隊接到了收購 offer,走到了這個岔路口。
在工場所投資的項目中,對于收購與否的討論始終是投后管理團隊關心的問題。" 創新工場能做的則是,作為董事與團隊在戰略大方向上共同分析。究竟是接受收購邀約,還是堅持走向 IPO,這是創業者的選擇。" 陶寧如是說。
對于創業團隊來說,融資時間、估值幾何、資源進入等都是需要權衡的問題。一些深入的探討,包括融資時間、融資多少、如何融資、怎樣是合適的融資人、是否需要融資顧問、需要什么樣的顧問、選哪家律師、估值是否合理等等細節,工場都會和創業者去深入策劃和討論。
但是最終,做出選擇的還是創業者——要看 CEO 想要什么,心態、能力是適合堅持和放棄。
" 如果創業者選擇堅持,那么我們就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金錢,將我們的命運和他們緊緊綁在一起。走到這里戰線拉得更長,風險也有所擴大。如果他們愿意,我們就愿意一直和創業者走在一起。" 陶寧解釋道。
在創新工場步入第五個年頭的日子,諸多合伙人仍然認為是早期階段。" 現在工場拿不出硬邦邦的真金白銀給大家,即使工場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也不能拔苗助長。不管是幫助創業者減少痛苦也好,少走彎路也好,我們都希望他們這課大樹的根扎得更深一點。" 陶寧如是說。
曾經同在中關村辦公的 VC 都紛紛撤離,進入東部國貿四惠的繁華地帶,搬進了高大上的寫字樓。而創新工場依舊堅守在鼎好 10 層這一方小天地里。
李開復和合伙人們出門坐經濟艙,自帶吹風機,和創業者們吃一樣的大鍋飯。這種生活方式和外界想象的從事金融工作的 VC 有些出入,更像一個創業者。即便在他們自己看來都不夠檔次,但能感受到,他們和創業者站在一起時的那份踏實感。
其實,創新工場一直在做的是幫助創業者成長的事情,而這背后的邏輯是他們希望建立起中國互聯網創業生態圈,包括未來的上市公司,收購兼并來的大公司,數百家投資的公司,以及沒有血緣但有關系的公司。
時間尚早,但再過五年、十年,創新工場將真正交出第一份卷子。陶寧說著她心中的愿景:" 希望那時候他們 ( 上述公司 ) 都在浪潮中有一席之地,希望他們有情懷,能夠分享給正在創業和將要創業的人們,讓創業生態環境更有利,讓世界不能忽略中國這個從微創新到真正有創造力的國家。"
而這正是李開復創立創新工場的初衷和信念,和那些踐行者正在做的事情。
原文地址: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40905b91bc8e0716d8b4568
該文章在 2014/9/6 21:52:38 編輯過